数字产品设计与心理学18 - Human 牌电脑

数字产品设计与心理学

还记得在微信群里准备抢红包时的情形吗?

你紧握手机,瞪大眼睛,死盯屏幕,屏住呼吸,手指悬停在对话输入框靠上的位置,随时准备点击屏幕。

这时候,群里有人恶作剧,发出了一张假冒红包的图片。你飞速运转的视觉感知系统早已经上报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发现,几乎在图片发出的同时就点击了屏幕,然后发现:上当了。就在你感到意外、恼怒、沮丧的时候,屏幕下方又滑出来一个🧧——这回是真的红包。当你回过神来,再猛然敲击屏幕,却看到红包已经抢完的提示。这时候你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悻悻地离开了群聊。

我们越是理解「视而不见」的现象有多普遍,就越会惊讶于抢红包这个场景有多么异乎寻常:人们全神贯注地「看」,然后电光火石般地「行动」。看见的背后,是复杂的视觉系统在高速运作;那么行动的背后,也不只是轻触屏幕这么简单。

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我们把焦点放在行动的微观/瞬时层面,主要关注人与系统互动时的反应和动作(response & action),而不是长期的行为(behavior)。

人脑如电脑?

如果你亲自购买过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可能会对电脑硬件有所了解。在选购新电脑时,我们最关心的参数无非是 CPU、内存、硬盘、屏幕尺寸,所有厂家或电商平台都会优先展示这几个参数。

3.1.1MacBook款式

2020 年苹果笔记本 MacBook 的参数

图片来源:https://www.apple.com.cn/mac/

你可能跟我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自己的电脑运行速度好像变慢了。然后看到这些电脑又推出了新的型号,不是升级了 CPU,就是换了更好的屏幕,而内存和存储设备的容量也水涨船高。这时候不免会闪过一个念头:要不要换新电脑呢?

电脑硬件每年都推陈出新,我们也许对各种参数都了如指掌,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也有一个类似电脑的系统——大脑。可是它无法更换硬件,绝大部分的出厂设置几乎都无法改变。这台「电脑」的内存一直都只有这么大,你要用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有时候你可能觉察到,它在运行时会卡顿甚至崩溃。但是大部分时候你都感觉良好,也就一直这么用下去了。就让我们把它叫做「Human 牌」电脑好了。

人脑如电脑,这不仅仅是一个比喻。在认知心理学中,有几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将人脑类比电脑的「信息加工的方法」(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roach)。

认知心理学主流研究范式(加洛蒂,2016)
研究范式 关注点 认知过程类比
信息加工方法 认知的机能方面,即用什么样的加工过程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计算机
联结主义 构成认知基础的「硬件」,即信息加工模型描述的整个认知加工过程,是如何在大脑中执行的 连接的神经元
进化论方法 一个认知系统或机能如何历经世代逐渐进化 在社会情境中改进
生态学的方法 要想更彻底地了解认知加工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运作的,就必须考虑到它们周围的情境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信息处理模型

人如何处理信息?这是认知心理学早期重要的研究课题。

20 世纪 60~70 年代,信息加工方法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独领风骚。这种方法把人的大脑看做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研究者提出了人类处理器模型(Model Human Processor)这一经典模型(Card,Moran & Newell,1983)。这一台 Human 牌电脑,有三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

  • 知觉系统:由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和缓冲存储器(工作记忆)组成。缓冲存储器最重要,它存储视觉和听觉图像,保存并编码感官系统的输出。
  • 认知系统:从工作记忆的感觉图像存储库中,接收符号化编码信息,并利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做出反应决策。
  • 运动系统:驱动身体部位例如手臂、头部运动来执行反应。

人类处理器模型如同电脑一般运作:感官信息从知觉处理器流入工作记忆。接着,认知处理器完成认知-行为循环。运动处理器则由工作记忆中激活的组块,来设定让哪些身体部位来执行动作。这台「电脑」让人拥有了处理信息甚至多任务并行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一边翻译和打字,这有赖于三个子系统像三条流水线一样,不间断地处理接收到的信息。

这一信息加工模型历史久远,深受「人脑即电脑」隐喻的影响。现在看来它有很多局限,例如它把认知过程描述为一系列处理步骤,仅关注单人执行单个任务的过程,忽视了复杂操作中的互动。但它仍然是一个较全面的框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认知过程对行为效果的影响。后来,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信息处理模型的升级版本,例如信息加工模型(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3.1.1信息加工模型

信息加工模型包含三个阶段:感知环境信息,转换信息,对信息作出反应。

  • 感知:由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到的外界环境信息,先经由感觉加工,暂存在短期感觉存储(short term sensory store)中。例如,你经过一家水果店,闻到了最喜欢(讨厌)的榴莲的味道。
  • 转换:众多感觉信息中,只有一小部分获得知觉处理。知觉根据经验,对感觉到的信号或事件做出意义判断。闻到榴莲味道,你的注意力从刚才脑子里的想法转移出来,意识到眼前是一家水果店,你可以买点水果回去。
  • 反应:知觉处理之后,可能触发反应选择,也可能使用工作记忆暂时存储信息,或将其转移到长期记忆中。回想起去年在泰国吃到的令人回味无穷榴莲,你兴奋起来,停下脚步,走进店里开始寻找气味的来源——你想吃榴莲了,打算买一个。

在感知和转换阶段,大量信息有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极少信息获得加工处理,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视觉系统为何容易视而不见。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了解加工模型中的其他部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反应选择、反应执行等阶段。它们都与「行动」有关,我们需要先了解人在反应和行动之前,会上演哪些自己都没注意到的内心戏,而人的认知瓶颈又是多么显著,它会如何影响人与数字产品的互动。

内存是瓶颈

「人脑即电脑」的隐喻将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视为一种信息处理任务。如何让人使用计算机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找出效率瓶颈所在——交互界面的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信息处理和记忆能力。

人的记忆过程会经历几个阶段:感知记忆 → 工作记忆 → 长时记忆。感知记忆是人类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接收到信息后的神经活动。在非常短暂的感觉消失之前,如果大脑的注意机制处理了这些感觉,我们就能意识到它。比如我们在水果店门口问到了榴莲的气味。接着,感觉信息再由神经系统传输到「内存」(工作记忆)并处理之后,才会转到「硬盘」(长时记忆)中去。

你可能会疑惑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是什么,为什么会分成不同处理阶段呢?没关系,下一节我们会来仔细讲解。现在只需要想象一下,在你第一次吃榴莲的时候,榴莲那浑身是刺、剥开以后白色绵密的肉质这一视觉刺激,进入了工作记忆中的视觉图像存储。当你真正咬下第一口,那种独特的味道和口感是你从未体验过的,这些感觉从此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3.1.1人类处理器模型

在人类处理器模型中,知觉、认知、运动处理器都跟工作记忆发生交互,工作记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它往往也是信息处理的瓶颈所在——是信息千军万马争渡的那一座独木桥。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处理器模型中各子系统的数据存储量(Card,Moran,& Newell,1983):

模块 存储量 保留信息的时间 代码类型
感知处理器-视觉存储 7-17 个字母 70~1000 毫秒 物理
感知处理器-听觉存储 5 个字母 900~3500 毫秒 物理
认知处理器 5~9 个组块 5~226 秒 声音或图像

这些处理器只能容纳 10 个左右的字母、7 个左右的组块,而且保留信息的时间很短,甚至只有几十毫秒。这些数字更直观地告诉我们:Human 牌电脑的内存容量是多么小!这座独木桥真是窄得吓人!而人的大部分思维、反应,就产生于这样的硬件条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手下只有几个员工,而且不能再招更多的人,但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在排队,你会怎么做呢?你大概会严格控制员工的工作时间,不允许他们浪费一分一秒吧。大脑就是这么一个捉襟见肘的老板呀!

接下来,我们还会反复接触到人的认知资源有限这个观点,这是数字产品的设计师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基本现实。接下来两篇文章,我们将更深入理解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Ref

  • 凯瑟琳·加洛蒂. (2016). 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与你的生活(原书第5版) (吴国宏 & 等, Trans.).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ard, S. K. (1983). The Psychology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CRC Press.
kidult00 wechat
扫码关注 00 的公众号
如果文章帮您节省时间或者解答疑问,不妨打个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