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品设计与心理学07 - 注意力经济

数字产品设计与心理学

2.1.3A-sign-of-the-time

时代印记。图片来源:https://www.instagram.com/p/yoUT8XnEtQ/

这是摄影师 Eric J. Smith 2015 年发布在 Instagram 上的一张有趣的照片,他起名为「时代印记」。在这张作品中,你是不是一眼看见了那个熟悉的姿势——双手紧握手机,眼睛专心地盯着屏幕,感觉自己与周围环境全然隔离开来。照片中的人太过沉浸于手机上的内容,都没有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头鲨鱼。一旦穿越到数字空间中,我们经常会对近在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

注意力是数字时代的硬通货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以数字方式流通,这种速度超越了过去所有的通信方式。一方面,需要人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作为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者,人却始终受困于时间和认知的瓶颈:每个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一秒钟也不会多,而且人的注意力更是用一点少一点的有限资源。信息传播得再快,如果人理解不了,又有什么用呢?

身处这个时代,我们的确受益于几乎无穷无尽的产品选择。只要有需要,就会有满足这个需要的产品或产品组合。这些产品承载了海量的、不断更新和积累的信息,它服务于我们,同时也在吞噬着所有人的注意力——希望抢占人们更多的时间,这是很多产品或公开或暗藏的野心。

2020 年 Hootsuite 网站公布了一项统计结果,在全球各国 16~64 岁人群中,平均互联网日使用时长是 6 小时 43 分钟,也就是说,一天中人们有超过 1/4 的时间花在互联网上(We Are Social & Hootsuite,2020)。在中国,这个时长是 5 小时 50 分钟。如果你使用 iOS 系统,打开设置中的「屏幕使用时间」,就能看到 App 使用时长的排序。你可能会惊讶于自己在这些 App 上所花费的时间,也想不起来到底都用它们干了些什么。

iOS 系统屏幕使用时间

永远在线,是数字时代的奇迹,也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2019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有一个数据,26% 的成人几乎一直在线,而在 18~29 岁年龄段,这个比例高达 39%。

2.1.3always-online

“几乎一直”在线的成年人占比。图片来源:2019 互联网趋势报告,https://36kr.com/p/5214606

信息和产品如此丰富,既消耗了注意力,更导致了信任的稀缺。信任是建立关系的关键,人们一般要在长时间的互动中对另一方产生稳定的预期,信任才会出现。因此,建立关系也需要时间和投入(engage),一个人所能建立的关系数量有限,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产品对用户时间的抢夺。

注意力,逐渐成为一种价值度量。

注意力,就是数字时代的硬通货。

开启注意,应对复杂

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里,信息的丰富意味着其他东西的匮乏: 只要是信息所消耗的东西就会匮乏。信息消耗的东西是显而易见的: 它消耗了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丰富的信息造成注意力贫乏,需要有效地将注意力分配给可能消耗它的过度丰富的信息来源。

——赫伯特·西蒙

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先驱赫伯特·西蒙,早在 1971 年就阐述了他对注意力经济的理解。他认为,许多信息系统设计者错误地将问题理解为信息稀缺,因而他们设计的系统总是向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实际上,真正稀缺的是注意力,人们需要善于挑选重要信息的系统(Simon,1996)。

在任何时刻,人只能接收、解释一定数量的信息,据此采取行动。注意力是帮助我们筛选信息的过滤器。那么,注意是什么意思?我们都在注意些什么?是什么在影响注意力?这些问题,有助于思考我们如何与环境互动。对于数字产品设计师来说,熟知注意力的特征,以及注意力与思维、行动的关系,才能做到围绕人的感知、决策和行为去设计。

注意力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在心理学里会使用术语注意(Attention)。注意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有限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知觉选择性集中的过程,会影响其他认知过程如记忆、决策等。注意有三个重要特征(Welsh, Chua, et al.,2007):

  • 注意是选择性的,仅允许特定的信息进入认知处理系统;
  • 注意的焦点可以从一种信息来源,转移到另一种信息来源,比如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
  • 人们可以有选择地同时注意多个信息源,比如一边做家务一边听播客。

心理学一般用认知资源,而不是注意资源来描述认知加工过程中的投入。认知资源是一种注意的资源库或心理努力的总和。人类的认知资源有限,如果在一项任务上投入较多认知资源,其他并行的任务可能会受到干扰,所以我们很难「一心二用」,而会根据需要分配认知资源到各种任务中(威肯斯,2007)。

今天,西蒙所预言的信息过载、需要注意力频繁切换的数字世界已经成真,新技术、新平台、新应用仍然层出不穷。大脑的认知功能,也随着频繁使用新技术而发生变化,人们正在想办法适应快节奏的数字生活方式。我们无疑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产品设计师们必须试着理解,复杂对人意味着什么,背后的机制是什么;然后学会「管理」复杂,帮助人们更从容地应对生活和新的挑战。

复杂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它不该令人困惑。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如果复杂是符合需求的),而是去管理复杂。

——唐纳德·诺曼

设计并不只是把不好看的东西变得好看,它的核心是要处理人与人造物的关系。认知资源稀缺和信任稀缺,才是互联网流量的瓶颈。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在设计数字产品时,就容易受困于很多细枝末节,而离设计的本质越来越远。良好的信息和界面设计,是开启人和新技术对话的途径。数字产品需要在眨眼之间吸引人的注意,并且传递信息。下一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过程背后的心理机制。

Ref

  • We Are Social, & Hootsuite. (2020, January 30). Digital 2020: 3.8 billion people use social media. https://wearesocial.com/blog/2020/01/digital-2020-3-8-billion-people-use-social-media
  • Simon, H. A. (1996). 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an information-rich world.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Critical Writings in Economics, 70, 187–202.
  • Welsh, T. N., Chua, R., Weeks, D. J., Goodman, D., Chua, R., Weeks, D. J., & Goodman, D. (2007, September 19). PERCEPTUAL-MOTOR INTERACTION: SOME IMPLICATIONS FOR HCI.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andbook; CRC Press.
  • 威肯斯. (2007). 人因工程学导论 (张侃(等), Trans.).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kidult00 wechat
扫码关注 00 的公众号
如果文章帮您节省时间或者解答疑问,不妨打个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