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夜之间改变了数十亿人的生活轨迹。
有的人陷入与疾病的苦战,有的人临危受命,有的人一夜长大,有的人趁火打劫,有的人期盼团聚,有的人痛失所爱,有的人收获了爱情。而更多的人,感受着恐慌焦虑,失去部分行动自由,揪心于事态的发展,默默做着不知道是否会有效的祈祷。
在这场劫难中,有很多人和事件会被历史记住,有更多的则会在记忆中逐渐消散。但是每一个人在其中体验到的所有情绪,都是鲜活而深刻的,它们是劫难中带着温度的、属于人的印记,会消散,但不会冷却。
我想在它们消散之前记录下来,作为一个结束,也作为一个开始。
上篇 当我们选择看见
在突然魔幻的现实中,似乎所有的人性都像画卷一样铺陈开来,被展现,被放大,被讨论,被记录。
在这样的混乱和应激之中,我们反而看见了比平时更清晰的画面:所有的一切都纠缠在一起,所有的一切都是完整如一的。并没有什么善、什么恶,只有善和恶;并没有什么懦弱、什么勇敢,只有懦弱和勇敢;并没有什么愤怒、什么悲伤,只有愤怒以及悲伤……如果你体验到了巨大的无力,那么你也会感受到内心深处涌动着的不安和力量。如果你感受到了强烈的爱,那一定也感受到了同样猛烈的恨。
一切都在显现,以它本来的面貌。而我们因为被痛苦赋予了力量,也开始选择去看见。
混乱与秩序,生命的责任
如果不是这一场天翻地覆,我们可能不会发现,在日复一日的井然有序中,我们已经失去了感受和应对混乱的能力。我们看不见城市和社会中无数系统、人和管道的默默运作,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将物品拆解组装聚合分发、将无数信息转交给散落各地的人们——日常的背后,有太多太多不寻常的努力,将混乱转换成了秩序,支撑起我们每一天看似平凡的生活。
在纪录片《Epidemic 流行病》中,全球能够不受大规模传染病威胁的每一天的安宁,都是由无数人与时间赛跑、默默守护下的奇迹。这其中包括小镇社区医院的医生、监测世界疫情的专家、推动疫苗立法的官员、研究广谱流感疫苗的科学家、抗击埃博拉的世卫工作者、在疫区救死扶伤的医生……更不要说为了保证所有系统正常运转、满足生活衣食住行基本需求,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尽职工作的千千万万普通人了。
这是人类伟大的协作,也是一种独特的「搭乘」机制。一旦某个领域有了惠及全人类的突破,那么全人类都将搭乘一趟更快的列车,继续我们进化的历程。
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揭示了生命的一种本质。熵是混乱与死亡的趋向,是万事万物不可逆转的终极归宿。而生命所做的就是吸取负熵,维持在低熵水平。也就是说,生命的本质是在局部产生秩序,对抗死寂。在这场疫情中,混乱与死亡突然逼近,才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看似平淡无奇的每一天,都是多么的生机勃勃啊!日复一日的平常之中,人们凭借一种遥远的相似性、一种没有印证过的默契,在一起对抗无序、对抗死亡、对抗时间的凋零。这一场战役,更让我们看到了彼此的存在,站到了彼此身旁,向彼此做出承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千百倍暴风般的混乱,才有了信念和勇气,一起去跟巨大的无序抗争,恢复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能和责任,就是恢复生机,继续向死而生。
生命的脆弱和坚韧,因为彼此的陪伴和依靠,有了永恒的信仰。
现实与幻想,希望的轮回
曾经安全、健康的现实,此刻成了幻想。曾经团聚、守护的现实,此刻成了幻想。曾经发展、创造的愿望,此刻成了更遥不可及的幻想。
当曾经的已知变成未知,一切坚固的事物都烟消云散了。Routine 被打断,生活不再是曾经的模样,要跟很多人事物告别。尤其剧烈的是,自己曾经相信的一些东西开始动摇:是选择继续坚守,是随机而变,还是推翻重建?
现实与幻想的置换,给了我们重新掂量一切的机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一下子清晰显现。这是价值观可能崩塌的时刻,也正是它重塑的时机。而要不要重塑,似乎不是自由意志可以决定的。比自我意识更大的存在,是复杂的现实带来的冲击,在各种情绪反应中,我们会如何感知、如何提炼、如何映照出自我、又如何予以回应。
当现实突然崩塌,每一个人都在经历丧失。
丧失带来悲痛感,它是对无可奈何的一种承认和接纳。
生死是未知的,痛苦是确定的。
幸福是未知的,安危是确定的。
结束是未知的,开始是确定的。
他人是未知的,自我是确定的。
愿望是未知的,行动是确定的。
结果是未知的,承诺是确定的。
未来是未知的,此刻是确定的。
所以,我们在巨大的对比中感受到了力量,不再有过多的顾虑,而是勇敢地建立联结、做出承诺、相互坦诚、彼此依恋。
在巨大的未知中,我们藉由彼此的力量,重新拥有了唯一的确定。
它就是希望。
人之为人,立体而普适
在这一幅历史画卷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人心,包括自己。
- 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当下言行真正的影响,也意识不到自己真正的责任所在;
- 面对巨大的恐惧时,我们会否认、会退缩、会不由自主;
- 在危险来临时,我们想控制、想主宰、期盼心想事成;
- 我们期望他人是完人,越是危机时刻,期望(幻想)越大;
- 对他人的感同身受,会形成感召,赋予我们非凡的勇气;
- 资源有限会放大所有人的局限;
- 我们以为自己能做到的,往往做不到;以为自己做不到的,往往能做到;
- 人无时无刻都在区分群体来简化世界,比如确诊的、武汉的、戴口罩的;
- 在信息洪流中,因为渴望已知,我们会饥不择食,然后制造更多的未知;
- 焦虑盘旋的时候,急切需要一个出口来缓解,行动往往是这个出口;
- 人有特权,但生命没有特权,能在人际网络中就是生命的特权;
- 群体共鸣来得特别猛烈,但也消散得很快;
- ……
还有太多太多,我好像只能用一句句特别没有血肉的短语来这样简单记录。
在这场揭示全人类命运的运动中,我们有机会以个体的视角,看到这个命运共同体内其他同伴的遭遇和应对。
每一个他人的经验,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都可能是我们自己的经验。藉由他人的经历,我们有机会去观察和想象自己在相同情境之下,可能会是什么样。
- 在情境恶劣、资源匮乏的时候,我是否会作恶?我是否还能明辨是非?
- 在面临诸如生和死、自我和他人、公和私、安危和承诺、需要和信任等等的两难选择时,我会如何做?
- 如果情境危急时需要我的能力,我是否会挺身而出?什么是属于我的战场,什么又不是?
- 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权利?什么是权力?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 个人的极限到底在哪里?什么时候要再努力?什么时候应该承认自己确实无能为力?
- 到底有没有真相?应不应该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
- ……
他人不是地狱,他人也许就是自己。
无论勇敢、懦弱、坦诚、善良、无知、狭隘、周密、宽容、鲁莽……都是人类这个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面相,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的面相,只不过别人替我们完成了这个呈现。只有在这种全体参与的巨型历史事件中,人性才有机会得到 360° 立体呈现。
看到了人的各种可能性,也就看到了生而为人的局限和潜力。伟大与愚蠢同在,神性与阴暗并存。种种局限的两极,拓展了人性的深度,这是不幸的来源,也是我们最根本的幸运。
下篇 当我们选择领悟
在现实的灰烬中,曾经的幻想已经蒸发殆尽,微弱而新鲜的愿望正在萌发。
在疫情中经历的种种体验,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想让我们记住什么,希望什么东西从此不同?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领悟,因为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而其中又会有彼此交融和共鸣的部分,我们也许能借助这些部分,相互告慰。
当下是无常最好的救赎
生命无常。
疫情之前,我们觉得生活会就这么继续下去。每天相见的人明天还会见到,工作和生意会继续,牙疼可以晚点再看,表白可以晚点再说,聚会约不上就下次,头发等下周再剪吧……
生活何尝放过谁。无常一定发生在平常中。直到它发生的那一刻,我们才意识到日常也只是一种假象。我们觉得无常很无情,是因为在无法预测的情境中,我们会失去最重要的东西,只换来长久的痛苦。如果没有恒常,那我们还应该依靠什么,期盼什么?
人无法躲避无常,但可以应对、甚至消解无常——不产生「常」,也就不存在无常;将每个时刻变成恒常,也就不惧怕任何周期的无常。
只有无常最能教人领悟「当下」的意义。承认下一个时刻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就不会抱有这样那样的期望,反复在可能性之上构筑更多的可能性,最终换来的是现实坍缩之后一切的崩塌。
此刻发生了,便让它好好发生,观察它正在如何发生,我产生了何种情绪和体验,要如何投入与应对。去做当下、此刻、我可以做的事情,放开远处、彼时、他人应该如何的妄念。
我们接下来要见的每一个人、要做的每一件事、要去的每一个地方,甚至每一次梦境、心痛、呼吸,都可能无法再现。意识到时间是一条不可逆的单行道,会带给人巨大的悲伤,以及悲伤过后的释然。一切都不会再来,一切都会不一样,一切都可能终结。
不要争辩、不要逆转、不要挽回,只是救赎。
未来即无常,片刻才永恒。
人性的复杂是最好的礼物
人性的裂隙和光芒,都是人的希望。
复杂如人,反而理解不了自己的复杂。这是多么吊诡的事情啊。
不只是人复杂,人形成的群体、群体形成的关系、关系之上的制度、制度产生的结果……越来越复杂的信息和现实世界,让我们总是有冲动想要去简化人本身。我们会用打标签、群体化、物化、概念化、数字化等等方式来尝试降低维度,把人还原为简单可预测的个体。
太难了。人是社会和情境动物。人在关系中,关系是非线性的;人在情境中,情境是变化万千的;人在个人的意识孤岛里,意识是难以表达和交换的。
想要理解一个人,哪怕是理解自己,都需要放在流变的自我意识中、关系中、情境中,个体的丰富性才得以全面显现。也不是我们不想更「立体」地去看待一个人,而是每个人都如此立体,我们要怎样平衡认知资源有限和认知效果有限之间的矛盾?
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承载着复杂性。我们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寻找「最好」「特别」的那一个,就已经能在个人网络所及范围之内发现各种各样的人,也能跟身边因为各种机缘而发生联结的人有深刻的互动。
更何况,我们自己就是一个值得持续探索的个体。认识人性的复杂,往往由认识自身的复杂而开启。在疫情中的种种事件,都是自我探索的好素材。
愿你我都能看到自身的复杂,理解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局限,也永远怀有对人的可能性的信心。
人会犯错,会作恶,会迷失。但人永远有更多的可能,这就是身而为人最好的礼物。
真正活过是最好的墓志铭
这一次疫情,大概前所未有地引发了大范围的死亡焦虑。除了感受到无常、混乱、恐惧,还有一个迟早会来问候我们的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愿意就这样死去吗?」
不知死,焉知生。死的焦虑能唤起对生的思考。
我在想,如果我不能完全坦然地面对死亡,而是希望有机会重演一些时光,那说明我还未尽力活出自己。如果我有所追悔,那一定包含因为妥协和顾虑而没有说真正想说的话、没有开始做一直想做的事、没有承担责任和没有发挥所长,而不是后悔哪些话语得罪了谁、后悔把事情搞砸了。最深切的追悔,大概会是那些可能性: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作选择,最终我会是怎样个性的人、把精力和才华投入到什么事情中、跟谁携手经历了深刻的体验……
真正活过,就不会惧怕死亡(可能会有留恋)。
疫情中,我修改了自己的墓志铭:
这个人探索过世界,也成为了自己,ta 全然体验了这一趟旅程。
生命脆弱,风险常伴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风险的大考。一考试才发现,自己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都还如纸一般薄弱。
风险无处不在,但是分布并不均匀。流行病的扩散,给我们上演了最生动的一课:风险有很大的不对称性,在风险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措施,对结果影响的差异巨大。
人无法对抗概率,但是有办法影响概率。
我尝试给自己列一个风险应对清单:
- 风险防范第一原则: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至少要为最坏可能做好预案
- 风险控制不是为了收益,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为了不输得精光
- 评估风险类别(人身安全/健康/财产/法律/政策…),识别来源
- 学习利用保险杠杆、时间杠杆、空间杠杆等方法去分散、对冲风险
- 储备常识(急救/基础医学/保险/法律)
- 储备物资(药箱/防火/野外/现金/食品)
- 紧急预案(自己挂了/送医/逃生/破产)
无知有很多层面,最可怕的是对无知的无知,最惋惜的是明明可为却不作为。
承认脆弱,防范风险,然后尽力而为。
争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
面对天灾,我们会悲天悯人,积极自救。面对人祸,我们还需要愤怒、争论、问责和全面自省。
这场劫难中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们,人性皆有裂隙,而由人设计的制度同样有许多残缺。
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我们不太有意愿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次又一次让渡权利给一个假想的完美机制。
可现实是,公共事务不是由高阶的外星文明运营的,它是由跟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不同知识和认识水平、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来运作的。如果我们期望公共事务得到理性和妥善的处理,那身为其中一份子,也需要去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去提升作为公民参与事务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争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
所谓争个人的自由,有很多层面,这里只列一些个人参与公共事务可以去做的事情吧:
- 清楚「有关部门」到底是什么部门,与什么有关
- 了解科学研究是如何开展的,研究结果如何检验,如何公布,如何获取
- 形成自己的信息渠道评估标准,哪些可信,哪些存疑,哪些需要交叉验证
- 了解信息如何传播,了解媒体的属性和运作方式,了解个人在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了解与个人息息相关的公共政策,比如社会保障、财税制度、户籍、公共卫生等
- 列一些跟自己有关的法律,以及为什么有关,读一读基本的法律条文
- 了解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了解自己有哪些选举的权利并且参加
- 了解宏观系统的基本常识,例如金融、国际贸易、社会组织、政治组织等
- ……
我们关注的、咀嚼的、消化的,最终将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希望我们不仅能铭记在这场劫难中奋不顾身做出各种牺牲的人们,更能意识到自己是组成系统的一份子。我们可以在事件当下,随着情绪而振臂高挥;也可以在潮水退去以后,把责任转化为行动,去一点点改变自己和自己所在的体系,以此来纪念前人的付出。
如无意外,过去会成为未来。
但我们依然可以努力。
最后
一切都已改变,一切终将如常。
还有很多其实来不及诉说,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当下已经走到这里,我尽力领悟,尽力哀悼,也尽力前行。
最后,想用青峰的两句歌词来结尾。它们曾经在多年前的至暗时刻给了我力量,如今我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期许。
美好是因为克服美好的恐惧,
美好是因为无视美好的逝去。
祝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