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印象

从岛那边回来了,鉴于照片多得发愁,参考过的攻略堆积如山,想要整理出靠谱的攻略似乎遥遥无期,所以先趁热记录一些片段吧。

印象一:垃圾桶谜团

此行最大的谜团:这个岛上的垃圾桶太少了!可是怎么还这么干净!连夜市里都找不到垃圾桶!路边全是小摊的夜市哦亲!

作为长期生活在垃圾桶和垃圾都遍地的环境里的人,咱举目望不见一个就算了,连方圆几里内都碰不上一个,怎么能不萌生随手乱扔的冲动,可是……偏偏地上几乎没有垃圾!这分明就是破窗效应的反面教材,以及漠视游客体验活生生的例子。。。

走到后来,一买吃的就条件反射般焦虑:垃圾要怎么丢啊…… 于是三人行,一路晃,一手拿吃的,一手拎垃圾,拎着拎着就回到住处了。

出游tips:出门请自备垃圾袋

印象二:seven之岛

去台湾一趟,也许没法回答它到底属于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还是ROC(republic of china),但你会发现实际全面攻占这个小岛的,是seven-eleven。如果说要在岛上新建一个最小化的镇子,只需要两个房间,一间是镇政府,另一间是7-11。遍布台湾每个毛孔的7-11可以干些什么呢:吃饭,买日用品,买特产,邮寄,打印,如厕,坐下休息,充值,问路,充电,订票,做会合点和路标…………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读个物流专业,一定要去台湾做7-11的研究 。

出游tips:找wc?去seven啦

印象三:古早和国小,卖老和卖萌

古早和国小,是台湾随处可见的两个字眼。

无论是在活力新城台北台中,还是在老字号遍地的台南鹿港,“古早”都是商家吸引顾客所用招牌的常见定语,意思大概是历史久远的、传统的、逐渐被淡忘的。古早味的早餐,古早味的店铺,古早味的民族,卖的都是“老”。这是一个尊重传统和历史文化的小岛,这种尊重不仅仅在人满为患的故宫博物院里,还充斥在挤满破旧骑楼的大街小巷里。城市是旧的,街区是旧的,建筑是旧的,器具是旧的,审美也是旧的。对比我们所处的环境,日新月异,拆了老的建了新的,而台湾几乎是个破破旧旧风雨飘摇的小岛,以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默默守卫着那些印刻着历史和记忆、透露着沉淀和风情的“古早”。

另外一面,是作为地标的“国小”(国民小学),随便看一下街边的地图和公车的站牌,会发现国小几乎都是区域的标记物。国小的出镜率盖过了政府、医院、7-11、邮局、商场、景点、捷运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在台南安平区,我们穿过一间国小,它没有围墙,跟旁边的景点只有几步之遥。国小里下课时的热闹并不影响景点的游览,景点的游客也不会打扰学校的教学。平时我们参也参不透的“和谐”,在这里随处可见。不懂什么就追求什么,缺少什么就渴望什么,大概是这个道理吧。

凭着这两个片面的、感性的印象,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爱幼敬老的地方。且不说捷运里的博爱座和大小店铺里捐发票的箱子,更直观的感受是各种卖老和卖萌的行为。走在大城小镇的街头,满目的广告牌超过半数用的都是书法字体,而台湾的设计,虽然不缺少简洁大气的类型,比如捷运站,比如诚品,比如各式凤梨酥的包装,但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各种3头身甚至2头身的卡通形象,以及生动到有点狗血的文案。

在宪兵队旁边的国军英雄馆,看到了全面冻涨的广告:

在邮政专车上看到卖萌的邮差叔叔:

在侯硐猫村,看到了萌死人不偿命的喵星人标识:

在花莲的工厂外墙,看到鲸鱼的墙绘:

在清境农场,看到了喜羊羊远房亲戚的标语:

在高雄车站售票窗口,看到了滚动字幕里出现pac-man和飞碟:

在垦丁民宿,看到了“1234 2234”的wifi密码;

在鹿港天后宫,看到了2头身的Q版天后钥匙扣;

更不要说在台中彩虹眷村看到平安淡定像:

和台北街头这个过目难忘的广告:

印象四:铁道文化和夜市文化

能成为文化现象的,想必是内涵丰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台铁和夜市是其中最好的两个诠释。

台铁贯通全岛,停站多,班次多,搭乘非常方便,在早期大概是出远门的主要方式。

车站:每个车站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桃园、莺歌、暖暖、三貂岭、四角亭、平溪、池上……而类似高雄、台中这样的大车站,车站建筑本身就很有味道。一些特色小站,比如侯硐的猫村、池上的便當,会有主题故事馆售卖有趣的纪念品,还可以往旅行纪念册里盖上各种纪念章。铁道便当更是成为台湾特色的快餐。台湾人也许无法想象大陆大城市火车站的复杂,因为他们的车站都太小太方便了:进门就是检票口,一侧是售票窗,一侧是候车区域,没有安检,没有人潮,没有上上下下,甚至没有人留意你有没有凭票进站。

列车:台铁的火车虽然外表看上去说不上崭新,但座位着实宽敞,比国内的高铁一等座还要宽敞些。这次的一大遗憾是没能坐到海线的莒光號,隔着大玻璃窗看海景

出游tips:一定要带个本子去盖章

说到台湾,无法回避的话题一定有夜市和小吃。光是台中市,夜市就有38处。台湾大小城市的店铺关门比较早,夜生活更多集中在夜市,而夜市的主要活动就是——吃。羹、豆制品、海味、甜品和古早,是台湾小吃的几大关键词。神奇的是,每一家食店都能亮出某电视台/某报纸对他们家的采访和推荐,这真是个美食和媒体太多而地方太小的岛啊~

出游tips:人多一定好吃的法则在这里不一定适用,放开来吃吧!

印象五:秩序和自治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公共场所中的处处礼让,感受到几乎每个人主动为他人考虑的贴心,也看到为维护自己权益的表达和交涉。这里很少听见喧哗,很多时候在车厢里只有车行进的声音。捷运里的博爱座的确经常空着,即使当时车厢里人多拥挤。更加令人难忘的是垦丁夜市。我们住在垦丁大街边上,晚上10点从窗口望下去,夜市的小摊陆续撤走,竟然没有留下什么垃圾,顶多在路边有一些油污,完全想象不出2个小时之前这里是川流的人群。

在国内大城市生活久了,真心羡慕这番景象。有时候在想,秩序的形成,其实并不需要太难得的素质,只是有没有多一点点己所不欲、推己及人的小小体恤和相互尊重而已。当每个人,或者大部分人,有了一点超出自己的怜悯之心,无数微小力量的汇集,就会是燎原之火了吧。真正的无为之治,其实是将最上层、最集中的统治无限细分,直到到每个人都能够“自治”,最高的统治也就可以“无为”了。这一点ROC应该做得比较好,因为在街头巷尾,能看到各种组织,从市政府、县政府、区政府等的GO到xx小组、xx会的NGO的名号频繁出现,声明着自己对某某事务负责,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些声音,让人觉得有无数微小的力量正在给这个社会松土、施肥,不一定能马上收获果实,但可以期盼百年后的那颗大树。

印象六:真的,善的,美的

对于这个岛屿以及岛上的人民,就用这最直白的三个字来概括好了。

——它不一定富足,但足够真诚。长期生活在天朝,各种警惕各种戒备,以致于去到一个大家都比较真诚的地方,总有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赶脚。一旦有陌生人上来搭讪,第一反应是猜测人家是否不怀好意,至少也有点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最后发现大多数情况是别人是想帮帮忙,或者介绍下周边的情况,顶多是推销一下包车之类的服务,基本不会缠着不放。无论是司机,商贩,路人,服务员,都干脆利落,而且很有礼貌。

——它不一定强盛,但足够善良:捷运博爱座就不说了,岛民们对各种动物的喜爱也不说了,就拿问路举例,问A怎么去,高效的人给你直接的信息,热情的人还会顺带介绍A++、A+、A-、A–和B甚至C。去十分瀑布的路上,本来火车和行人是两座桥分开走,因为碰上行人的吊桥在翻修,我们得走火车那座桥(轨道旁边有人行道),刚好碰上火车从身后开来,司机刹车减速好让我们先过桥,还冲我们挥手、微笑。真是个温暖的地方。

——它不一定完美,但不断追求美好:每一个车站都在改善自身的运作,每一间民宿都在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务,每一处古迹都被记录、审视和加以保护。彩虹眷村九十岁的黄老伯,还在每天画画,为了守卫即将被拆的眷村,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美和价值。没错,知识和文化很重要,但当政者和普通民众的审美/价值观/追求更重要。

看到这些人们,会隐约萌生出这个地方总会有希望的感觉,以及到这样一个地方去生活的向往。反思我们的生活和状态,确实有很多现状让人不满和抱怨,但是自己有没有想过,能为他人和国家做些什么:当自己权益被侵犯的时候,能不能跳出来表达和争取;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不能停下来倾听和帮助;当遭遇看似与自己无关的问题和社会弊病,是不是愿意思考和做出一份推动变化发生的努力。每一个抱怨现状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现状的帮凶。我们都在向往些什么,但似乎没有为它努力地争取。


台湾很美。记录风景很容易,也希望这段旅途中遇见的人们,以及他们带给我的震撼、感动和反思,能及早地保留在记忆中。

kidult00 wechat
扫码关注 00 的公众号
如果文章帮您节省时间或者解答疑问,不妨打个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