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分分合合
尽管从1526年起,哈布斯堡家族就开始了对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的统治,但实际上这两个民族一直界限分明。1867年,奥地利帝国改弦更张为奥匈帝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分别划归奥地利和匈牙利。
一战爆发的两年后,1916年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理事会成立,促成联合部队组建,参与一战。1918年奥匈帝国兵败解体(哈布斯堡王朝也落下帷幕),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及斯洛伐克等地区组成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二战爆发前夕,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定慕尼黑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国让出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的日耳曼人语区(即苏台德区,从此埋下祸根)。
随后,斯洛伐克和罗塞尼亚宣布实行自治。希特勒控制下的斯洛伐克愈加法西斯化,布拉迪斯拉法宣告独立。
二战期间,捷克各地均被纳粹严格控制。直到1945年4月,新政府成立,恢复了1937年时的边界。1947年,原本已经接受了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政府,在几天后又按照莫斯科的指示反悔。社会民主党拒绝同共产党合并,11位非共产党籍部长在1948年2月提出辞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爆发,这就是“布拉格二月事件”。6月,萨波托斯基当选共和国总理,共产党制度被确立。
天鹅绒革命和天鹅绒离婚
1968年1月,杜布切克当选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提出建立具有人道主义面貌的社会主义。4月,捷共中央通过反映改革策略的行动纲领,形成“布拉格之春”改革浪潮。此时捷克显示出越来越强烈的独立倾向,于是老大哥在1968年8月20日率25万华约成员国军队,一夜之间占领捷克全境,用坦克粉碎布拉格的改革浪潮。抗议苏联入侵运动持续到1969年。
1969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成为联邦共和国,由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1970年苏联对捷克进行大清洗,50万人被开除出党。
布拉格之春、苏军占领、大清洗这些事件,在电影「布拉格之恋」中均有体现。
大清洗之后,捷克政治上万马齐喑,经济上走入死胡同,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最终导致了1989年的剧变。
天鹅绒革命又称丝绒革命,狭义上是指捷克斯洛伐克于1989年的反共产党统治的民主化革命。1989年11月17日,布拉格学生示威运动被镇压后,由“人民论坛”领导的“天鹅绒革命”迅速蔓延开来。布拉格出现超过十万人的游行活动,要求政府结束共产党统治。11月30日,共产党统治地位被取消。
从广义上讲,天鹅绒革命是和暴力革命对比而来的,指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如天鹅绒般平与柔滑。
天鹅绒革命开始的地方有一块纪念碑,写着著名的:
When - If not now ?
Who - If not us ?
天鹅绒革命促进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化与和平移转政权。随着民主化的影响,斯洛伐克也出现了日益强烈的独立建国主张。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更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尽管如此,斯洛伐克民族主义者仍不满意,他们在1992年6月议会选举中斯洛伐克一方取得绝大多数议席,随后投票通过《主权宣言》。在11月联邦议会投票通过后,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而这次斯洛伐克的和平独立与联邦体制的和平瓦解,也被称为“天鹅绒离婚”。
苏台德地区和苏台德问题
苏台德地区,指捷克摩拉维亚北部边境的苏台德山脉所处的地带。二战之前日耳曼人一直住在这里。
1938年希特勒支持这里以“回归德国”为目标的“汉伦党人”,为入侵捷克制造理由,而英法两国牺牲捷克的利益,在捷克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签订「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地区2.26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的一块土地划归德国。
1945年二战结束后,根据战胜国协定和捷克总统贝奈斯的法令,苏台德的日耳曼人被没收全部财产,强制遣返。 在战争中蒙受巨大损失而导致的复仇心理驱使之下,捷克人对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民众实施了暴力掠夺和武力驱逐。
60年来,被遣返的日耳曼人一直要求返回家乡和获得经济赔偿。东欧剧变后苏台德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成为二战“后遗症”。1997年,德国捷克达成「德捷和解公告」,德方出资1.4亿马克,捷方出自2500万马克,成立“未来基金”协商解决苏台德问题。但由于“未来基金”金额与苏台德日耳曼人要求赔偿的金额相差太大,而且返乡要求无法落实,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游行仍在年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