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1]

第一篇 写作的逻辑

写作风格和文章结构(句子组织顺序)是造成文章条理不清的原因。

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金字塔:从上至下,先声明主要、重要观点,让读者产生疑问,在下一层进行回答。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可以是纵向的(上层是下层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比列组成逻辑推断)。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控制表达思想的顺序: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我们是自下而上思考,但需要自上而下组织、表达思想。

金字塔结构,确保读者能在第一时间做到与作者对话,了解议题和最重要的结论,然后在下面可以找到解释、展开讨论。预先告诉读者逻辑关系,能减少读者的阅读负担以及与作者交流的成本。不应让读者自己吃力地从文中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这样最后得出的不一定是你想表达的结果。

归类、概括,自下而上总结出个括所有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
分组,找出逻辑关系,自上而下组织思想。

文章金字塔结构的规则

  1. 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 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在逻辑上有共同点。检查方法:能否用一个复数名词表示该组所有思想)
  3. 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内在逻辑,为什么是这个顺序?反映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

大脑可进行的四种分析活动是:演绎推理(论证)、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与结构相关)、归纳总结。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四种可能的逻辑顺序: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大脑中的信息组织成一个由相互关联的金字塔组成的巨大联合体。《神奇的数字7+─2》提到,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当需要处理的项目数量达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将事物组织成为逻辑单元,有助于帮助大脑识别逻辑关系,进行理解和记忆。帮助读者将他一定要做的事情(分组、归类、概括)预先做好并告知。

中国人习惯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是先含糊发问,然后让读者随着自己的思路一路到结论。很可能读者在中途就迷失了,只有坚持绕到了最后,才发现作者想表达的原来是这些。这种将精华保留到最后的做法,是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往往不利于理解。

kidult00 wechat
扫码关注 00 的公众号
如果文章帮您节省时间或者解答疑问,不妨打个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