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品设计与心理学11 - 视觉的偏好

数字产品设计与心理学

1. 视觉讨厌杂乱

在日本的设计教育纪录片《啊!设计》中,有一个十分吸引人目光的小栏目,叫做「拆解」。节目组以定格动画的方式,把日常物品完全拆开并且整理好,过程引起极度舒适(尤其是对设计师而言)。比如,拆解零食:

有序的环境让视觉更加放松,这种放松一部分来自于时刻知道「该往哪里去」。

视觉焦点好比是个执行侦查任务的跳伞兵,每次执行任务时,他从飞机上跳出,张开降落伞着陆。偏差不可避免,这位侦查员无法精确地落在预定目标点,他甚至有可能完全不清楚自己降落在了哪里。这跟我们第一次打开某个网站/ App 页面时的状况很相像,终极问题三联会在这个时候冒出来: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里?

如果侦察兵着陆后,发现周围是荒无人烟的海滩,一边是海,一边是沙滩,抬头就能通过日月星辰判断方向,那么他很快就知道该往哪里走。如果侦察兵落在了一片热带丛林中,藤蔓密布,大树参天,不见天日,四下是乱窜的奇珍异兽,眼前飞过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昆虫,他怎么知道自己下一步要朝哪里迈呢?

无论视觉焦点最初降落在哪里,要让它很快找到出路。杂乱的视觉环境就像让眼睛深处热带丛林,不利于信息识别和提取,更容易看不见就在眼前的事物。视觉不喜欢杂乱,这是人人都有的直观感受。但什么是杂乱,哪些因素造成了杂乱,如何判断杂乱的程度?

杂乱是指过多的物品(或者展示方式)导致视觉任务效率下降的状态,杂乱程度可以用以下指标来度量(Rosenholtz,2007):

  • 数量杂乱:会妨碍选择性注意。

2.3.1数量杂乱-1

预先分类可以提高查找的速度:

2.3.1数量杂乱-2

  • 易混淆杂乱:在目标附近大约 1 °视角内的干扰物会妨碍集中性注意。

图片来源:https://jov.arvojour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2122001
  • 无结构杂乱:干扰物在搜索区域内位置随机、无结构。

2.3.1杂乱-macos-10-14-stacks

  • 异质杂乱:非目标物背景特征如颜色、大小等存在差异,会妨碍视觉搜索。

    图片来源:https://visicomdata.com/

杂乱首先影响的还不是美不美观,而是严重阻碍了感觉信息提取和知觉加工的过程。「整齐」可以说是界面视觉设计的基本要求,就好像一个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屋子,总是能让人更加放松和愉悦。在迎接客人之前,好好地「收拾」一下吧!

2. 视觉依赖结构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视觉信息获取和加工过程之复杂。试想一下,如果不能够有效组织来自数百万个视网膜感受器输出的信息,我们将面对一个多么混乱嘈杂的世界。

对知觉组织过程早期的研究探索,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格式塔学派,他们试图解释人类视觉如何工作。格式塔在德语中表示「模式、形状、形式」等,因此这些理论也叫做格式塔原理,或完形理论。格式塔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倾向于先认知一个图像的整体,然后才认知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我们感知的事物大于所见到的事物;任何一种经验现象的组成部分都相互关联,整体并不取决于个别元素。人们在观察时,倾向于将视觉感知内容看成简单的、相连的、对称的或有序的结构,总是先从整体看待事物(陈为,2019)。如今,认知心理学家视格式塔原理为描述性框架,而不是解释性或预测性理论。

格式塔原则

接近性原则 Proximity

视觉元素距离相近时,容易视为一组,而距离较远的元素则被划为组外。

2.2.4Gestalt_proximity.svg

2.2.4UNILEVER_LOGO_160_tcm244-541804

联合利华的 Logo 利用了接近性原则,多个距离接近的图形组合成字母 U 的形状

现在 App 界面越来越倾向于去除边框和多余视觉元素,用留白来区分模块。这也是接近性原则的运用:拉近某些对象之间的距离,增大与其他对象的距离,形成视觉上的分组。

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 App

相似性原则 Similarity

根据事物的相似性分组,例如将形状、颜色、光照等相同的事物视为一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s-叠猫猫

淘宝 App 叠猫猫活动

连续性原则 Continuity

视觉倾向于沿着物体的边界,将非连续的物体视为连续的。

2.3.2drawing-curved-dotted-lines-curved-dotted-line-png-transparent-curved-lines-png-820_422_preview

闭合原则 Closure

视觉会自动尝试闭合不完整的图形,将其感知为完整而不是破碎的形状。这一原则最著名的例子,应该要数 Paul Rand 为 IBM 设计的 Logo 了:

2.3.2IBMcore_gray60_on_white

对称性原则 Symmetry

视觉倾向于沿点或轴识别物体为对称的形状。把物体分成偶数个对称的部分,在感觉上令人愉快。对称物体的相似性,增加了物体被组合成一个对称整体的可能性。

2.4.2Golden Arches

好图原则 Good Figure

人们喜欢按照简单、规则、有序的元素排列方式来识别事物,即倾向于用最简化的形式来消除复杂性。例如,我们会将奥运五环视为一个整体:

而不会优先解读成更复杂的版本:

Olympic1

这个原则,也可以叫做视觉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吧。

共势原则 Common Fate

如果一组物体排列模式相似,或者沿着相似路径运动,它们会被识别为同一类物体。还记得 FC 小蜜蜂游戏吗?

FC小蜜蜂

又比如,在 macOS 中,同时选中多个文件夹拖动时,它们会一起移动:

2.2.4macfolder

经验原则 Past Experience

视觉感知在某些情形下与过去的经验有关。下图中央的数字,是 13 还是 B 呢?

ABC 12 13 14

大多数格式塔原则可以归入一个更为一般的法则中,即完形法则(Law of Prgnanz):在所有解释图形的可能方式中,人们倾向于选择能产生最简单和稳定图形的方式。相比复杂和不对称的图形,简单和对称的图形更容易识别。可以说,视觉一直在寻找一个的简单结构,然后据此简化信息。即便这个结构不存在,也会「脑补」出来。

看完格式塔原理,你会不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叹:视觉感知系统和大脑真是会偷懒啊。 😌

视觉组块

下面的例子,需要你运用一下想象力。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从未失手的窃贼。这一天晚上,你潜入当地一位富豪的房间,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你应该如何用最快速度找出值得偷走的东西呢?你大概会先扫视整个房间一周,先大致圈定那些摆放了家具的区域,然后把目光锁定在梳妆台和靠墙的桌子,再进一步观察。接着,你注意到桌面上放着一个长得像首饰盒的物品,上面还放着一个看起来像项链的长串。嗯,就是它了!

这就是我们在寻找东西时惯用的策略,不论你是高明的窃贼,还是一边等车一边刷手机的上班族。想从复杂的视觉环境中搜寻和获取信息时,我们会采用聪明的搜索策略:先大后小。先划分几个大的搜索区块,然后判断哪个大区块包含目标物体的可能性更大,就优先在那个区块内部搜索(Ware,2010):

2.3.2多次搜索

划分视觉区域的搜索策略,可以与组块理论结合起来理解。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组块(chunk)是大脑记忆中的一个组织单元,这些单元被组合在一起并储存到记忆中。心理学家 Miller 提出了短时记忆只能容纳 5~9 个信息组块(7±2)的观点,也就是「神奇数字 7」的理论(Miller,1956)。一个信息组块可以是任何有意义的单位,例如数字、单词、象棋位置或者人脸。 相比独立的单元,我们更容易识别、检索和记忆成组的多个单元。组块概念和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成为后来所有记忆理论的基础。

在数字产品界面设计中,组块通常指拆分视觉内容,分块处理不同的信息单元。一大块内容经过有意义的拆分,形成小的组块,这样浏览起来就没那么费力,并且可以提高理解和记忆内容的效果。

文本组块

拆分长而复杂的文本组块,有助于信息识别、编码和记忆。比如说,有一个包含 20 个项目的列表,怎样可以让它更加易读呢?

2.3.2pizza1

首先,根据原料的性质分为四组:

2.3.2pizza2

然后每一组统一样式,进一步合并视觉组块:

2.3.2pizza3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清晰多了?而且要寻找某一个原料的时候,速度会更快。

在设计中,常用的文本内容分块技巧包括:

  • 拆分长段落为若干较短的段落,保证段间距足够大
  • 一行不要显示太多文字
  • 分门别类,提供清晰的视觉层次结构
  • 长字母或数字串可内部分组,例如电话号码 188-1234-4321

除了分块,还需要提供快速识别分块的线索,帮助用户快速扫视:

  • 提供清晰的标题,与其余文本样式形成明显对比
  • 突出显示关键字
  • 使用项目符号或编号
  • 对长文本提供摘要

例如,ted.com 视频下面提供的字幕,是文本分块的范例:

2.3.2ted-talk-interactive-transcript

  • 拆分段落,保证每一段不会太长
  • 行间距和段间距合理,容易区分出不同的段落
  • 每行宽度合理,文字内容不会过多
  • 每个段落前面有对应的时间作为扫视和定位线索

多媒体组块

多媒体内容形式多样,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图标、视频等。想要提供合理的视觉结构,首先应该尽量按形式或其他线索,将内容分门别类整理好。多媒体分块的关键,是让相关内容在距离和形式上保持联系。

2.3.2keynoteToolbar

Keynote 工具栏中的图标分组

设计师常使用背景颜色、形状和空白等方式,区分哪些元素相关、哪些不相关,从而形成清晰易辩的视觉组块。

组块的迷思

在用户体验设计领域,Miller 的神奇数字 7 经常被误解为:在任何时刻,人只能处理 7 个组块。这些迷思会错把数字 7 当做改进可读性的依据,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设计限制,例如导航栏上的选项应限制为 5~6 个;PPT 中的项目符号最好是 6 个;不要将 5 个以上的单选按钮放在一起……

最常见的迷思是不能在全局导航中展示超过 7 个选项(嗯,我也曾经犯过这个错误)。 其实,导航菜单的重点在于显示所有选项以供识别,用户并不需要记住所有选项。菜单项数量少于 7 个,并不能提高可用性。相反,只要提供有意义的结构,例如分类,选项的数量可以有很多。

s-网易严选导航

网易严选网站顶部导航的二级类目,虽然项目很多,但是因为提供了子分类,并且显示一张有代表性的商品图片作为线索,用户依然可以快速找到目标品类。

组块理论对设计的指导意义,并不在于神奇数字是多少,真正的关键是: 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如果想让用户处理并记住更多内容,应该拆分大段信息,重新打包成有意义、易消化的小块

不必纠结于数字 7,每个人的组块容量其实并不相同。一般来说,教育程度和智商越高,组块容量越大;而年龄越大,组块容量越小。对于经常在短时记忆中保存大量信息的人(例如程序员),能够快速记住 5~9 个组块很常见。但是多数普通人的组块容量一般是 4±1 个组块,也就是 3~5 个,这意味着人们很难记住专家们可能觉得容易的事情。何况,记忆还会受到情境的影响:用户在哪里,以及他们使用产品时,周围发生了什么。

看到一个人可以毫无差错地复述高达 40 位的二进制数字,这有点戏剧化。然而,如果你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延长记忆时长的记忆技巧,那么你就会错过几乎所有这些记忆技巧中隐含的要点。 重点是,想要增加我们所能处理的信息量,重新编码(recoding)是一个极其强大的武器。

(Milller,1956)

现在,在心理学与认知研究领域,短时记忆已经被工作记忆的研究所取代,我会后续文章中详细介绍。

3. 视觉喜欢平衡

黄金分割率是不同尺寸的元素之间的数学比例,被认为是人类眼里最美观的元素比例。

Application of Golden Ratio for creating pleasant art

图片来源:https://blog.prototypr.io/

在数学中,如果两个量的比值,等于它们之和与两个量中较大数的比值,那么这两个量之比就是黄金比率。

2.2.6formula1

希腊字母 φ 代表一个无理数,它就是我们熟悉的黄金分割比例:1.618

2.2.6formula2

19 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 Fechner)和查尔斯·劳罗(Lalo)先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绝大多数人对于矩形的比例偏好接近于黄金分割比例。

2.3.3矩形比例偏好

人们对矩形比例的偏好(伊拉姆,2018)

2.2.6Aeonium_tabuliforme

黄金分割的现象也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等生命体的生长模式中。图片来源:https://www.wikiwand.com/en/Golden_ratio

黄金分割实际上反应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比例偏好。

Kimberly Elam 分析了很多设计作品几何构成(Kimberly ,2018)。几何分析背后的理念是,比例系统和辅助线构成了艺术作品、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作品中构图的整体性,它们是构图的关键,引导设计方向,有助于理解作品背后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2.3.3黄金分割的几何分析

《不屈者》海报的几何分析(伊拉姆,2018)

黄金分割也广泛运用在 Logo 和界面设计中。例如,在网页或平面设计布局中,黄金比例可以用来定义面板的宽度、边栏或视图的高度。

2.2.6layout

宽度为 960px 的布局,除以 1.618 大约得到 594 px。于是可以将页面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宽度分别为 594px 和 366px (960-594)。

许多 Logo 或 App icon 的设计模板也都运用了黄金分割的原理:

2.3.3ios-icon-grid01

图片来源:www.designbygeometry.com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螺旋形是品牌符号中很常见的黄金形状。正确使用这些黄金形状,可以产生视觉上平衡优雅的效果。

2.3.3pepsilogo

图片来源:https://www.logolynx.com/topic/golden+ratio

在数字产品界面设计中,黄金比例也随处可见。

2.3.3-twitter golden ratio

Twitter.com 首页

黄金比例也许是视觉设计中最出名的定律,不过它并非万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这段话,指出了黄金分割比例法则的实质:

原则上,辅助线不是一个预先设定的规划;在一个特定形体中选择它们,依据的是形体自身的结构,这些结构已经事先阐明,是完全真实地存在。辅助线仅仅在几何平衡的意义上建立了顺序和明晰的关系,以获得一种真正的纯正关系。各种辅助线不会带来任何诗意的和抒情诗调的想法;它们不激发作品主题;它们不是创造性的;它们仅仅建立起一种平衡关系,一件灵活、单纯和简单的事情。

——Le Modulor (柯布西耶,1948)

4. 视觉寻找新异

视觉总是容易被与众不同的东西吸引。如果某个物体具有非同一般的特征,而其他物体都很相似时,我们一眼就能识别出来。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它就像从背景中「跳出来」一样,让人无法忽视。当你想突出某个特征,就让它在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等方面跟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2.3.4视觉popout

在下面的例子中,有的目标容易发现,有的则比较困难。易于发现的目标能够由初级视觉皮层的神经元辨别出来,而其他目标需要由内容处理通道部分的神经元来辨别(维尔,2009)。

2.3.4视觉寻找新异

  • A:倒转的 T 与头朝下的 T 特征集相同,所以难以辨认。而粗体却非常突出。
  • B:向后的 L 与其他物体特征相同,难以辨认。而绿色三角非常突出。
  • C:一个点的颜色如果与其他颜色相近,就难于发现。
  • D:线段被其他方向相似的线段包围起来,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不过,只有低级特征差别还不够,这种差别还要足够大。例如,根据经验,30°的方向差异才足够明显。另外,背景的变化程度也很重要(维尔,2009)。

新奇事物也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如果某个视觉环境很和谐,但是出现了一个跟环境格格不入的对象,人们就会努力从认知上去解决这个冲突。比如,在一堆旧纸箱中,出现了一个金光灿灿镶满钻石的宝箱。

还有一种独特的视觉增强方法:运动。人类视网膜的中心视力好而边缘视力弱,对静态细节的敏感程度从中心向边缘快速下降,可是对运动物体的敏感度下降并不明显。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我们看不清物体的形状,仍然能够看见物体在视线内移动。最能唤起视觉响应的并不是简单移动着的物体,而是那些突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体。

为了抢夺注意力而滥用动画和动态元素,是数字产品视觉污染的主要来源。你无法无视在页面中摇晃的图标,不过也很快会对简单的运动熟视无睹。运动本身是正常现象,在室外,漂移的云彩、摇晃的树叶、路过的行人并不会让我们心乱如麻,只有高频和快速的运动/闪烁才会带来不适。

人类视觉就像一个好奇宝宝,容易被新奇好玩、与众不同的对象吸引。由视觉结构、视觉平衡节省下来的认知资源,很多都用来处理这些新异的特性。这是一把双刃剑,设计师们需要小心处理视觉元素的差异,巧妙地引导注意力,做一个视觉环保主义者。

Ref

  • Rosenholtz, R., Li, Y., & Nakano, L. (2007). Measuring visual clutter. Journal of Vision, 7(2), 17–17.
  • 陈为 等. (2019). 数据可视化(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 Ware, C. (2010). 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 Elsevier.
  • Miller, G. A. (1956).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63(2), 81–97.
  • 金伯利·伊拉姆. (2018). 设计几何学 (沈亦楠赵志勇, Trans.).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Corbusier, L. (1954). The modulor: a harmonious measure to the human scal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to architecture and mechanics (Vol. 1).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维尔. (2009). 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陈媛嫄, Trans.).
kidult00 wechat
扫码关注 00 的公众号
如果文章帮您节省时间或者解答疑问,不妨打个赏 :)